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化改革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新闻中心
深化改革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6        返回列表
  今年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增幅达46.2%。这意味着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新增67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而据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到2004年将达到7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  有人认为1999年至2001年3年扩招的300多万人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其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近年来一直不容乐观。1998年毕业生离校前的总体就业率仅为58%,2001年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为80%,专科生仅为40%。如果没有扩招,这300万学生同样要在就业市场里寻找坐标。但应该看到,扩招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  权威统计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扩招的目标定为实现在校生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而早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这一水平。中国的大学生并不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除了扩招因素,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归纳为社会外部和高校内部两个方面。先说社会外部原因。首先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企业、外企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区、出系统要交费的阻碍。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一些大型毕业生招聘会的组织者以赢利为目的,发布虚假广告,对招聘单位审查不严,招聘会环境混乱,学生交钱买票参会后没有实效,反而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三是很多用人单位观念脱离实际。盲目要求高学历、名牌大学,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有的单位甚至拒绝接收非名牌大学生、专科生、扩招生、女生和应届毕业生。还有的单位拒绝招外地学生。  再说高校内部原因。一是高校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二是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的办学思想,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首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很薄弱。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三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据了解,大部分毕业生首选就业地区仍然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这样,一方面机关和城市人满为患,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基层、乡镇又人才紧缺,就业状况呈现畸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02年一年内出台了教育部19号文等三个文件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毕业生就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实际情况与上述文件的落实还有很大差距,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为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建议:  第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2]19号文和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教学[2002]16号文。坚决取消各种对毕业生就业的限制,大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建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落实企业的用人自主权。高校扩招不能盲目一哄而上,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第二,高等学校要把毕业生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经费投入、人员及办公条件方面给予保证,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毕业生的就业率应成为高校评估和领导班子考评的重要内容。  第三,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从深层次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向、专业和课程设置都应该适应社会的需求。既要重视少数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多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宽及实践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对大专学生的培养,不能搞成本科教育的浓缩。要着重培养他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  第四,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各地应尽快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要通过网络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要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提高招聘会质量。  第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和基层工作。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专业的学生就业是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最急需的。要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第六,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临时就业,进行灵活就业。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学校和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第七,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使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高校毕业生要自觉适应社会,以“先就业,后择业”的理性态度走入社会。要采取措施制止用人单位将女生和外省籍学生、扩招生、专科生拒之门外的错误做法。

深化改革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