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清朝,一共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个年代,算是个三朝元老。
自道光十八年考上进士之后,曾国藩留在京中,在翰林院当了个小官。老曾家在曾国藩以前,并未出过什么大官巨贾,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本来难以出头。
但曾国藩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才华,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认可,道光对他委以重任。十年间,曾国藩升迁七次,连升十级,当上了二品大官,同时兼任朝廷六部中五部的侍郎。
曾国藩仕途起步的前十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官运亨通。正当曾国藩想要继续大展身手、卖力表现,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时,朝廷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道光皇帝突然驾崩了,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四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这一下子换了上司,曾国藩的晋升计划完全被打乱了。那一年曾国藩40岁。
咸丰刚刚经历了与弟弟奕訢的皇位角逐,急需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而曾国藩是道光旧臣,本来就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咸丰才能决定要不要继续培养他。
而现在的曾国藩,远远没有他后来功成名就后那么沉得住气。咸丰刚上任时,也像其他皇帝一样为表示谦虚,要求臣下广开言路,批评自己的不足。
曾国藩想试探一下这位帝国年轻的掌舵者,同时也想在新上司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就写了一篇文采飞扬《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递了上去,指责咸丰眼界太窄,爱搞形象工程,还刚愎自用。
结果怎么样呢?咸丰让你们批评自己,只是摆个姿态,没想到曾国藩这个愣头青来玩真的。那封奏疏咸丰还没读完,就直接扔到了地上,要治曾国藩的罪。后来军机大臣祁寯藻出来劝解,说"主圣臣直",咸丰没法反驳,只好表扬了一番曾国藩的忠直之言。
但是,咸丰奖励曾国藩的方式是,你再去兼任那个吏部侍郎。现在六部的活儿都归你,但你还是侍郎,就是不升你的官,嘿嘿。
从这以后,咸丰跟曾国藩结下了梁子,后来也一直不太喜欢这个耿直的下属。
曾国藩得罪了自己最大的上司,本来已经难有翻身之日,恐怕一辈子最多就当个侍郎了。但广东一个乡村教师洪秀全,在广西创立了拜上帝教后,弄出来个太平天国,改变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
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家奔丧。咸丰便命令曾国藩在家乡湖南组织一支武装力量,对抗太平天国。
其实一开始,咸丰并不看好曾国藩,就连曾国藩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军事经验,怕搞不成什么大气候,坚决推辞。
但后来组建起湘军后,却发现文人带兵有文人带兵的好处。曾国藩十分注重思想教育,天天给部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后来八旗军、绿营军连连溃败之时,竟是曾国藩这支有理想信念的湘军,第一次把捷报递到了咸丰的案头。
随着战事的进行,湘军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为保住大清江山立下不赏之功。然而,作为湘军主帅的曾国藩却非常痛苦,因为咸丰一直不给他升官。
要说咸丰是为了防止汉人坐大,但曾经由曾国藩举荐的胡林翼和江忠源等人,都已经积军功当上了巡抚。而曾国藩,此时还是以前的补缺侍郎职位,有责而无权。
后来,曾国藩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在咸丰七年,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并在家中给咸丰写了一封奏折,说道:
曾国藩跟咸丰说,你不给我巡抚的位子,我就在家给我爹服丧三年,前线的战事我就不管了。
而咸丰这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前一年太平天国刚刚发生了"天京变乱",内部已经元气大伤。咸丰想,太平天国差不多自己要玩完了,有你没你都没差,既然你曾国藩这么有孝心,那就准你所奏,好好在家守丧吧。
这一道圣旨下来,曾国藩人都傻了。
然而,曾国藩是幸运的。太平天国虽已是风中残烛,却突然来了一波回光返照。咸丰十年,新上位的两位军事天才,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连破清兵江南江北两座大营,战争的形势,瞬间又破朔迷离了起来。
咸丰本来以为攻破南京,指日可待,没想到太平天国还有拼死一搏之力。要是坐视太平军攻城略地,怕是真要葬送大清江山,于是咸丰不得不又拉下脸,去求曾国藩出山。
曾国藩一开始推辞说,不行啊皇上,我治军能力不太行,加上守孝期三年未满,现在出山别人会不会说我不孝啊。
咸丰只好回答说,当然不会啦,如今逆贼猖獗,天下倒悬,若你能出山力挽狂澜,解救天下苍生,才是忠孝两全之道啊。这样,你想当巡抚是不是?我直接命你为两江总督,求求你快点出山吧!
得到实权之后,曾国藩当即飞马上任,并依靠其十年来积累的军事经验,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成为了挽救清朝的最大功臣。后来咸丰驾崩,同治即位,曾国藩更进一步,坐上了直隶总督的位置,成为了大清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
曾国藩自青年时换上严重的皮肤病,其全身长满皮屑,看上去与蛇鳞一般。时人传说曾国藩是大蟒蛇精转世。
咸丰这条真龙,从一开始就看不惯曾国藩这条大蟒蛇,总是给曾国藩设绊,死死地压了他十年。
但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