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1、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出自明代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后事:事情过了之后。错过了奖赏的时机再赏就如同没有奖赏,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处罚就如同没有处罚。
2、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授,教授。徒,徒然。但,只。这句话说明老师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不一定是教的书越多越好,关键是所选用的书要经典,讲授要深入,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
3、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教导学生学习,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意谓要培育学生全面发展。
4、谦者,众善之基;傲基,众恶之魁。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谦虚是做各种好事的基础,骄傲是做各种坏事的罪魁祸首。
5、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普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只会空谈理论,不参加实践而称得上有学问的。
6、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99条》。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圣人之心纯乎天理,而没有丝毫人欲夹杂在其中。就好比精金之所以为精金,就是由于其成色足而没有铜铅之类的杂质。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人,金到足色方是精金。
7、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07条》
之所以称为圣人,只讲求精粹纯一,而不论量的多寡。
8、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42条》
我的学说虽能暂明于一时,但终将冰释于西而又冰冻于东,雾散于前而云起于后,呶呶不休而陷于危困以待死的到来,最终未能有丝毫之力以拯救天下。
9、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07条》
如能去除斤斤计较之心,各人尽量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只在自己纯粹心地上及天理上用工夫,那么精金就是人人自有,个个圆成的,便能大者成就其大,小者成就其小,更不需向外追求,而是无不具足的。
10、呜呼!可悲也已!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第143条》